专家调查档案
“单独二胎”政策出台,让很多人有了可以生二胎的权利和资格。当很多人意识到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生二胎还是不生二胎的时候,突然发现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可能更多也更复杂。其中,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如何与家中的孩子沟通这个事情。
【事件回放】
日前,王先生在路边见一小女孩摔倒,还被一辆倒地的电动自行车压着,哇哇大哭。王先生以为她被车撞了,上前查看发现其膝盖附近的裤子已经磨破。在交谈中得知小女孩是自己摔的。交警赶到现场时,小女孩的家人也闻讯赶了过来。“为什么一个人骑车出来啊,怎么摔倒的?”民警询问小女孩,她不说话。随后,女孩的妈妈告诉民警,在洗被子时婆婆提到了让她生二胎,可能被女儿听见了,等被子洗好后发现女儿不见了,家里电动车也不见了,她们就急着寻找。“这孩子从小就被宠着,以前有人逗她玩:妈妈生了弟弟就不喜欢你了,这孩子可能放在心上了。”家人说。 (来源:扬子晚报)
A “吓唬”将恐惧埋入孩子内心深处
“不乖乖吃饭医生就会来给你打针。”“你不听话,妈妈就再生一个小弟弟。有了小弟弟,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你有没有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拿这些话吓唬过孩子?在我们身边,“吓唬教育”比比皆是,似乎没有几个人会觉得不妥。殊不知,这些吓唬人的话,在那一刻把孩子吓得不敢做声或者乖乖听话,实际上却丝毫没有教育的效果,只会让孩子由原本的懵懂变得心存恐惧。“新闻中的女孩,听到奶奶让妈妈生二胎,负气出走,这是典型的孩子经常被吓唬,于是学会了吓唬家长的个案啊。”廖丽娟说。
“单独二胎”的政策出台后,生不生二胎成了社会热议的话题。不仅是大人之间会讨论,还有不少大人会拿这个话题逗孩子。“等有了弟弟(妹妹),玩具都要给弟弟妹妹了”“现在这套房子,将来爸爸妈妈会给弟弟(妹妹)了”……这些成年人口中的玩笑话,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可能是许多开玩笑的成年人没有考虑过的。廖丽娟提醒说:“不要拿这些话去吓唬孩子,不要让一个幸福的决定变成是一个炸弹。如果有人对孩子这样说,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尽可能地转移话题,或者干脆阻止这样的吓唬,还可以试着和身边的朋友沟通表达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并让孩子听到。”
B 孩子的焦虑和嫉妒源自爱的匮乏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孩子的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这个孩子会懂得给予身边的人爱。换而言之,那些占有、恐惧、焦虑以及嫉妒的情绪,往往来自于个体本身爱的匮乏。廖丽娟提醒说,当父母发现孩子变得独占、恐惧、焦虑,很容易嫉妒的时候,别忙着去教育和纠正孩子。对于父母而言,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是否是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中,爱的感觉不够,而教育的感觉偏多了。“这里所说的爱不是物质的给予,不是行为的教育,是那种看到孩子本身带来的愉悦幸福,无论孩子此刻在什么状态,我们看到孩子是幸福的、开心的吗?是自然流淌的因为有了孩子而产生的充盈的感觉吗?”廖丽娟说,“无论是否考虑生第二胎,第一个孩子都需要得到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当这个孩子很安全地知道自己会一直被那么爱着的时候,他的爱会自然流淌出来,于是,他就会愿意分享,也不会担心父母不再爱自己,更不会担心自己的玩具会被分掉,因为这个个体是被满满爱着的,人格是健康和健全的。面对一个健康的安全的积极的孩子来说,我们想再在家庭中添加一个爱的结晶,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在咨询工作中,廖丽娟接触到一些因为生二胎而遭遇问题的家庭。她发现,这类家庭中,夫妻之间往往存在交流方面的问题,家庭中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和感受,而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感受,常常和爱的匮乏有关。相比之下,那些全家人都全心接纳第二个孩子到来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通常都是充满爱,并且每个人都是有充分的安全感的。
C 让孩子知道新成员会带来更丰富的爱
如果夫妻有生第二胎的意愿,首先需要和家中的成年家庭成员进行协商,形成统一口径,然后派一个代表和孩子进行沟通。在这之前,最好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去试探孩子,那会让孩子无法清晰地了解到全部的信息。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不完整的信息面前,人的知觉有一个完整性,孩子就会去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了解的信息来填补家长没有表达清晰的信息,如果孩子经历过被其他大人“吓唬”,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判断,很可能就会产生害怕和担心。所以,一旦家长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要做的就是比较完整地告诉孩子。
如果家里的孩子是在上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年纪,家长可以坐下来,跟孩子客观地分析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了一个家庭成员,并且可以和孩子分享当初决定他(她)的到来的时候,家庭里面是如何充满着期待,并积极做各方面的准备,包括经济方面和爸爸妈妈的时间。廖丽娟强调说:“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不会减少对他的关心,和陪伴他的时间,父母会通过减少一些自身的工作和娱乐时间来陪伴新的家庭成员,而不是来瓜分本来属于他的时间和精力。要让孩子了解,爱可以不断增加,有了新的家庭成员后,家庭里的爱会变得更丰富。”如果家中的孩子已经到了念初中的年龄,一般来说,沟通起来会更容易一些。父母不妨把他们当作朋友来分享自己的想法。
廖丽娟提醒说,如果在家庭中,亲子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沟通困难,尽可能先解决这些沟通的困难,彼此之间进行一些调整,而不要家长单方面强硬地作出一定要生二胎的决定,毕竟第二个孩子除了是父母的孩子,也是第一个孩子的弟弟或者妹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权利参与决定。前来找廖丽娟做咨询的家庭中,就有过那么一个家庭最后决定放弃生二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正在念初一的儿子对此事的反对。
当我们讨论是否要一个孩子的时候,其实质通常是我们自身承担的不同角色之间的均衡和规划的问题。有人希望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孩子,有人选择只生一胎,也有人选择丁克。无论是否结婚,是否生孩子,都是一次生涯的重新规划,在这个规划里面,我们需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娱乐,父母、孩子等之间的角色均衡。无论作出怎样的选择,都没有所谓的好坏对错。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想清楚自己的角色比例,并坚持去做好自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