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 文章详情

健康无障碍:如何做到良好的社会适应


2015-06-28 马恩祥 情绪情感 自我成长 心理问题 其他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明确指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才叫健康。昨晚在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给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做公益生理心理保健讲座,标题原本想用“一个医生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对话”,后来被女儿改成“让青春不留遗憾——关于大学生健康”。在讲健康如何做到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时,说了四个层次的八个关键词:
1、顺从——从众 
顺从可以是佩服、可以是服从,还可以是迁就。顺从是一种平和的心境状态,不会有焦虑抑郁,因而顺从不造成对人的心理负担。所以,要想增进健康,在心理与行为方面有时要顺从,此时,我们通常可以采取简单的从众原则。当然从众行为是要有选择性的,那些对于社会有益、对他人有益、对自己也有益的社会行为,我们当然可以从众,由于没有社会心理负担,这种从众不但不会损害健康,还能促进我们的心理与生理健康,譬如青年志愿者行为就是有益于健康的社会公益行为,青年志愿者群体一定会比其他普通群体更健康。
2、自控——角色
自控心理在增进健康方面的作用是让人处理角色行为之中。现代文明社会,除非独处,不做任何思考,否则他们就不是自然人,而处在社会人的状态,社会人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明显的角色行为,譬如一个大学生在集体宿舍,他仍然是大学生,但他回至家里他自己的房间,他才是他自己,可这个自己的角色也还有父母的孩子的角色,做孩子的角色会放松得多,而大学生的角色如果在刚刚步入校园,角色自控的行为就会有许多,譬如可能不得不按学校的规定按时熄灯,不得不闭嘴安静睡觉等等。自控行为是需要脑力与体力的,自控是一种运动,是一种煅炼,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环境适应能力。观察一个人的自控能力可以判断他们的健康,能自控而表现出标准的角色行为的人是健康的,对自己的行为不做控制而情绪化的人,他可能勉强维护了自己的环境适应,但却给周围人的健康以损害。那些失去自控能力而无法适应环境的人,也就同时失去了健康。
3、克制——理智
当环境对我们的心理与生理形成刺激时,此时生理与心理一定会做出反应,但这种反应可以是内隐的,也可能是外显的。自控的最高等级就是克制,克制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环境中那些能吸引我们本能欲望与利益驱动的事物或者行为,也有环境中激惹我们的心理与本能反对的事物或行为,譬如人际冲突等。需要克制的环境明显地不利于我们的健康,但我们有时也不能逃离,不得不处在样的环境中,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理智去克制,抵卸诱惑、避免冲动。能克制的人是健康的,不能克制的人则失去了健康,注意克制能促进健康水平的提升。
4、升华——修炼
这堂讲座上,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幅荷塘的荷花图,问这幅图的健康寓意,同学们大都能回答“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 寓意处在一个让人道德变坏的环境中保持自控与克制,让自己对这种不良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这个答案本来是我在备讲时想给出的,为了让讲座互动临时让同学抢去了。我只好急中生智再问同学们,有没有更高尚一些的联想,给自己留三分钟的升华:荷塘的污泥就那么地不好吗?难道不是污泥给了荷花以养分,而让她绽放?世间万事万物不一定要从它的坏处看,可不可以从它的好处着眼呢?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是将呈现事物的优点与环境背景的缺点相比,就像把自己的优点与环境的不足相比。这在心理中是一种合理化,刚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种免除自我责任的合理化心理,从而短暂地让人适应环境而保持健康。但时间一长,就会助长人的逆反心理,形成反社会人格。那时,这种过度的合理化不但不能让人保持健康,反而会损害人的健康。如果我们能透过环境的不足,更多地发现环境中有利于我们适应的优点,淡化环境的不足,譬如我们把周围的人想像得好一些,好人毕竟多,坏人毕竟少;社会阴暗点并不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那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社会和谐与稳定。一个和谐与稳定的社会,哪怕自由少一点,也许会更健康一些。所以升华是一种应对恶劣环境的健康促进方式。

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健康,健康适应的方式可以有顺从、可以有自控、也可以有克制,更应该有升华。而我们在行为上有时需要从众,时时要有角色,很多时候需要理智,未来更需要修炼。
 

(完)

相关阅读

{{ post.traffic }} {{ post.title }}

{{ post.title }}

{{ post.user.nickname }} | {{ post.createdDate }}

{{ post.summ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