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 文章详情

[ 职场观察] 关于“解雇”与“被解雇”双方的潜意识解读


2015-02-24 丁于红 学习工作

[ 职场观察]   关于“解雇”与“被解雇”双方的潜意识解读

早上在班车里看到微信上的一篇关于《焦虑的精神动力学问题》的文章,里面提到“恐怖性焦虑是一种内在的危险是在通过各种机制以转移为外在的危险”,“一个人越容易动摇,就越容易在幻想中产生紧张和焦虑,幻想与梦一样,是在个人内心体验与现实需求之间的桥梁”。

由此联想到最近单位里某位小领导因下属与之争辩了几句隔天就让人事逼人家小姑娘自动辞职的事。整个“解雇”的过程和动作如此迅速,当天发生了争辩隔天就让走人,一方面固然也许有之前的彼此间积怨和不满的积累,一方面也多少看出该领导内心的愤恨背后的深层的恐慌、恐惧。从他对该下属走出GM的办公室后充满仇恨的言辞中可窥一斑:“你不是刚才在GM面前都说了一大堆(我的坏话)了吗?那连n+1你也休想拿到了,反正是你主动辞职的。”事实上那个下属在GM面前什么都没有说,尽管GM问她是否有什么想说的,她进GM办公室只是走流程让GM在辞工单上签字而已,至此小姑娘对该领导的曾经的理想化才彻彻底底的完全打破,理想客体的碎片摔落一地。直乎自己还是太天真头脑太简单!

依笔者对整个事件以及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在发生争辩那天笔者恰好也听到了那个下属的陈述:在领导责问其为何未不….”  她时给出了有力的理由和证据让领导当场无话可说,并且其中有部分错误输入还来自领导本身。笔者曾目睹该领导在此岗位上三四年时间内已前后换过三四任人。这一次该领导内心深处某种担心大概又被该下属的态度和行为激活了,引发了他内在深层潜意识里的恐惧,感受到来自该下属的威胁,把该下属投射成一个强大的危险的假想敌,于是本能的想先下手为强的灭了该下属以保护他内心的安全感以及他外在的形象。只可惜这次他杀鸡用了牛刀,估计自己内伤也不少,尽管表面上若无其事依旧谈笑风声。 而该下属不幸成为了唐吉诃德与之挥刀奋战的那架风车。

该下属的顶真和直率撞得他腰疼,动摇了他一直以来辛苦维持的权威的、正确的形象,这让他无法容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跟人事部和其他人提出“必开此人”的理由是很多事情都积压在她手里未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而且不懂不会的也不问,说了也没听。

然而下属毕竟不是一个风车,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想法个体, (即使风车也会有被风吹了转动的时候),是一个有自我表达需求有反抗精神的员工。尽管这样的需求和反抗精神不被如今的职场环境甚至整个大环境所允许所倡导,但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主张随着时代的进步需求越来浮出水面。 该下属在做“自己”(真自体)还是做“别人期望中的自己”(假自体)之间犹豫摆荡,最后坚定的选择了前者,而由此带来的代价是被权柄踢出局!好在这一次她再也不是童年那个离开了母亲就无法再养活自己的小女孩,她可以为“坚持做自己”的选择而承担和担当了,她已经有了重新选择的资本和能力,只是需要时间而已。亦或许小姑娘遭此职场横刀一劫后,内心天平又开始了在所谓的“成熟世故”和“做自己之间”摆档不已?

而至于作为下属的“鸡”为什么如此容易的乖乖就范死在了“牛刀”下,甚至在最后时刻即使有机会在HRGM面前伸冤时还是选择了沉默,与其早年对强势母亲的信任的缺乏有关,小时候的母亲总是一味的批评、呵责、控制。换了另外一只“鸡”遇到相同的情况,一来不会轻易就范乖乖签字,二来至少会气愤地找到上级的上级或第三方评评理或说说苦或者多要点补偿,这与不同的个体早年与其父母的互动和信任有关,这种互动和信任形成了个体成年后对其身边的权威的基本假设。依照依恋理论,早年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比较充足的个体,长大后对权威容易亲近和信任,相反则会远离、被动和不信任。作为后者,我们能做的则是对自己远离权威、害怕权威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有所认识并保持觉察,在双方关系显示僵化迹象的早期及时干预、主动调整和沟通,而不是依旧沉浸在小时候未实现的幻想中:期望领导(妈妈/理想客体)的过来主动关照。职场毕竟是一个崇尚丛林法则的不二场所,早年未实现的愿望在这里更不大有可能实现,唯一能靠的能改变和调者还是我们自己。

这个身边的职场个案大概也或多或少的解释了为什么“80%的员工因为公司而加入,却因主管而离开……”

(完)

相关阅读

{{ post.traffic }} {{ post.title }}

{{ post.title }}

{{ post.user.nickname }} | {{ post.createdDate }}

{{ post.summ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