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 文章详情

今天上班路上逆风,所以我迟到了……


2015-06-19 糖心理 情绪情感

今天上班路上逆风,所以我迟到了……

作:Amy Morin

译:糖心理-潘文稚



“因 为 今 天 上 班 的 路 上 是 逆 风 ,

所 以 不 小 心 迟 到 了 呢 。 ”


解 释 和 借 口 可 是 有 区 别 的 !


生活中有种常见的现象:人们总会倾向于给自己找些开脱的借口,而不是爽快认错。


迟到的时候,鲜见有人说,“对不起,是我出门太晚了”。事实上,人们更倾向于这么表达:“高架桥实在是太堵了!”或是 “地铁上人挤人,我只能多等了一班”。


绝大多数人不能认识到解释和借口之间具有决定性的差别:


解释时,人能够说明自己的过失,并承担起所有责任;

而使用借口的时候更多是在回避责难、逃避责任、躲避惩罚。

解释能修复受损的关系,并让你正视自己的过失:解释在大多数时候能够使正面的。然而,借口却只能拖你的后腿。绞尽脑汁去自欺欺人,声称自己的弱点和过失是理所应当的只会自毁长城——
即使,对于很多人来说,用各种各样“理所应当”的借口给自己开脱不过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罢了。


用借口自我开脱是常见的自卫机制

当小孩被大人抓到用石头砸玻璃的时候,他们会声称是同伴怂恿他们这么做的。而成年人找借口的技术更成熟一些:从“我的电脑坏了,所以我没办法按时写完论文”,到“我可没主动联系前女友,是她总是打电话给我!”,归根结底,他们的中心思想大都相似:


这 不 是 我 的 错 。

人们有时候会觉得找借口自我开脱能让他们躲过犯错的后果。通过搬弄各种各样似是而非的理由,阐述“我不该对这件事负责”,他们指望旁人能够大发慈悲、高抬贵手,进而放弃追究他们的过失。不幸的是,对某些人而言,找借口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坚持认为是他们不幸的童年对他们施加的负面影响妨碍他们进取,然后“理所应当”的自暴自弃。

然而,总是想找借口掩盖过自己的过失只会破坏他们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名誉。人们怎么会去相信宣称失败都源于非人力所能及因素的某人下次能够有什么进步呢?如若某人宣称他搅黄某笔订单纯粹是因为他也无法控制的坏脾气(可能源自于童年阴影……类似炸鸡被好伙伴抢走、失败的初恋神马的),老板下一次便绝不会再把任务交托给他了——谁知道那“无法被控制”的坏脾气会不会继续兴风作浪?


因此,想要在一次失败之后说服别人下次仍旧将重任交托于你,首先要承认自己在上一次失败中的责任。



用借口自我开脱能让自己暂时平缓下来

根据一项2014年消费者研究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刊载的成果,宣称自己在某件事上无从选择能够帮助个体降低情绪上的不适感。研究者发现,逃避责任能够短时间内减轻人的羞愧感、罪恶感和恐惧感。


当人们自称他们是“被迫”沉溺在内疚的快感中时,他们能够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比方说,如果给受试者施压要求不节食,他们在大吃大喝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有负罪感,因为他们相信他们不得不“大吃大喝”。然而,如果只是提供给受试者不同的选项,而不给他们施加作用于特定选项上的压力时,他们就会对自己的放纵感到内疚。

确实,将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能有助于逃避那些会在承担责任时随之而来的愧疚。然而,与其逃避这种不适,人们更应该使自己内心强大,直面痛苦。


但是,不要再找借口了!

——借口阻碍人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人应当为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负责,而不是怪罪他人或环境。时间和精力都是珍贵的,它们不应当被浪费在给自己开脱上。

审慎地思考,花一些时间去发现自己在什么时候犯了错,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功的第一步,在于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

“是的,这次失败是我的责任,因此下次我会努力让事情变得更好。”


摘于:Psychologytoday

(完)

相关阅读

{{ post.traffic }} {{ post.title }}

{{ post.title }}

{{ post.user.nickname }} | {{ post.createdDate }}

{{ post.summ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