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 文章详情

苏晓波:带你探秘隐喻与精神分析的世界


2015-06-19 糖心理 其他

苏晓波:带你探秘隐喻与精神分析的世界

本文整理自

第六期中德班第二轮集训晚间公开演讲

主讲人:苏晓波

整理人:糖心理张灏


嘉宾介绍:

苏晓波老师是国内资深心理治疗师,拥有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于1993年开办国内首家私人心理诊所“苏晓波心理诊所”至今。他于58日专程来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大家分享他关于隐喻和精神分析独到的见解与研究成果。


讲座一开始,苏老师先问道:“你们谁能谈谈什么叫精神分析?”有人说是考古,老师笑笑说,这其实就是个隐喻,从这位同学对精神分析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能通过短小的隐喻来描述非常庞大的理论系统。接着全场出现了诸如“慧见”、“解剖”、“法门”等关于精神分析的隐喻。苏老师对各位同学的隐喻一一给予分析评价,最后总结道:我们可以发现隐喻是精神分析中最主要的语言,因为隐喻是基于经验和体验而来的。精神分析的世界就是一个隐喻的世界,隐喻就是通往一个人内心最直接的桥梁。他同时强调说,这些结论都是从督导小组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绝不是仅仅研究隐喻与精神分析理论所能研究出来的。


苏晓波老师首先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谈起。他认为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隐喻,剥洋葱皮,也就是弗洛伊德理论里强调的将潜意识意识化。但隐喻系统恰恰就体现着潜意识拒绝被察觉,所以苏老师也对精神分析师做了一个隐喻——盗火者。因为我们的工作,去察觉这些潜意识所包含的东西,本身就是被上天所禁止的。弗洛伊德就是第一个盗火者,他的成就在于提出了这样的精神分析理论,去剥开洋葱的皮,他能够看到里面的东西,但遗憾的是他还不能观察到或促成里面的变化。


接着苏晓波老师谈到了另一位精神分析大师,梅兰妮·克莱茵。他首先提到,克莱茵一生中有十几位亲人去世,所以说在她的经历和体验中,她是与这些死亡、伤害、恐惧直接接触的。基于这样的经验,她便把它隐喻出来变成一种客体关系——她发现一个人可以感受另一个人的痛苦。在克莱茵的隐喻里,内心世界变成了一种有型的东西,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转移。苏老师在这时很生动形象的给我们演示了内省痛苦的具象化,在人与人、个案与督导小组之间传递、代谢的过程。他解释道,在克莱茵的这里,精神分析已经变成了一个运动的过程,一个隐喻物体化、具象化地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再次强调了我们的精神分析是需要在隐喻之中运行的。


而克莱茵最伟大的发现,是一个简单的公式:PS=DPS就是人们做出的隐喻和定义:当我们对于痛苦或者焦虑觉得无法处理的时候,那么我们就会对它进行最简单的处理,使得自我能够接受,比如面对死亡时说“鬼来了”——这就是一次简单的PS。而精神分析中,每一个隐喻都是一种PS。而当我们自身无法对痛苦进行PS时,我们就会走向D——死亡和死亡焦虑。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直面D是做不到的,而是不断地进行着PS=D=PS的循环。而这个PS=D就是克莱茵理论的全部核心,但苏老师强调,我们仅仅靠阅读克莱茵的著作是无法理解的,只有一次次在精神分析中经历这种PS=D的过程我们才有可能理解克莱茵。


苏老师在这时对所有精神分析的学习者,给出一段意味深长的忠告:精神分析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过程。所以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停止在理论上进行逻辑推理,逻辑推理不是隐喻,而是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的客观描述;而各位面对的内心世界,是一个魔幻的世界,每一个情感和概念都有可能有着丰富的含义。精神分析其实是用有限眼光去解读无限的世界,所以做精神分析一定不能急于解析,因为急于产生的解析都是错误的,都是你的恐惧和焦虑,你急切做出PS来缓解,甚至说,把焦虑又投射给个案。


讲了这么多,苏晓波老师让大家自由讨论消化一下,他来负责解答大家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对于隐喻和精神分析的学习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观点和指导意见,提炼如下:

  1. 按照隐喻科学的观点,我们所有对事物的理解不是来自于对事物的分析,而是来自于我们的经验。学精神分析必须隐喻化的来理解概念。然后用隐喻来工作,这样我们才抓住了学习精神分析的钥匙。

  2. 隐喻是具有完型性的。完型性就是能够完整的看一些事物。隐喻是经历过大自然的考验而遗留下来的。所以做一个精神分析的过程中,通常隐喻要比分析聪明。

  3. 精神分析最害怕你碰到一个个案就开始分析,分析就是防御,所以一般治疗师急于分析,都是出于对于个案的恐惧,这都是出于阻抗,只有理解了背后的隐喻的分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最重要的不是分析,而是让个案材料漂浮在你们周围的空气中,和你内心的某些隐喻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比如你听完一个个案之后你头疼。隐喻是基于你身体的反应。因为你的身体进化了这么多年,它具有非常大的智慧。所以你对个案理解的时候,你要让你身体里的隐喻去散发光芒,而不是急于去给出解释。隐喻是病人的语言,也是你的语言。其实一旦你开始分析就说明你是新手,分析就是把自己的焦虑解释出来,投射给对方。

  4. 你在现场,觉得病人是否危险,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视你的直觉,在精神分析里,第一重要的就是直觉,其次是你的身体反应,最后才是分析,分析是最不科学,最不理智的。后现代的精神分析更多是通过直觉工作的。

  5. 当一个个案的状态你还不甚了解的时候,你需要等,等他希望让你知道这些。所以精神分析有可能在做一个狩猎,宁愿不解析,也不要自己急于做出一个看似完美的解析,这样会阻碍隐喻的通道。了解一个人来的动机其实是最难的。在动物界,隐藏自己的动机就是最基本的行为模式。因为很多时候你不知道是因为病人也不知道他的动机,因为他一旦知道动机,就算他再想隐藏,那个动机也很可能被你发现并挖掘出来。

  6. 精神分析绝对不是依赖于你的理论训练和逻辑推理,而是借助大自然的给予你的天生的隐喻的能力。你的理解是隐喻的,你的反应也是隐喻的,所以说不应该问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而是自然而然的去反应。所以我心目中的精神分析师应该是慵懒的,不太认真的,浑浑噩噩的,因为他在一个隐喻的世界里。精神分析里的所说的节制不是你自己不反应,而是不强制让病人和自己反应。英文中应该是一个叫 let it be的状态。

  7. 精神分析发生的事,不是一个语言层面的,更不是一个行为层面的,而是一个比喻层面的。


最后,苏晓波老师以自身多年精神分析经验的感悟作结:精神分析师的理解总是不对的,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一个精神分析师的工作是探索,你愿意去承认你的分析是PS,你愿意去剥开这个洋葱皮再一次。隐喻是一个巨大的世界,今天我们只是对这个世界进行了一次鸟瞰。

(完)

相关阅读

{{ post.traffic }} {{ post.title }}

{{ post.title }}

{{ post.user.nickname }} | {{ post.createdDate }}

{{ post.summ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