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 文章详情

愿我们的言行不为他人带来额外苦难


2015-07-20 糖心理

愿我们的言行不为他人带来额外苦难

随着网络无限发达,有人形容我们处在一个实况转播、没有秘密的时代。我们快速消费着网路带给我们的便捷和平等,同时网路也在消费着我们的秘密隐私。在网路面前,我们仿佛释放了另一种人格。我们嬉笑谩骂,我们转发视频,写段子,抖机灵,人肉他们的背景,贴聊天记录。看似我们是旁观者,但不经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旁观者效应,意思就是说,施暴现场在有旁人围观的情况下,个体对受害者出手援救的概率会降低。当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我们的道德责任感都被稀释了,在伸手之前,我们会参考其他人,看着别人的不作为,想着没人认识自己,自己的不作为就没有那么可恶了。

 

网络就是一个匿名旁观者聚集地,在这里所有人都是虚拟的,道德责任感可以被无限的稀释。

 

拿“自带招黑体质”的“黑姑娘”——袁姗姗来说,也许很多人都没看过她的作品,但却看过听过关于她的蛋花汤图片和腊肠嘴;当看到搜索榜第一的“袁姗姗滚出娱乐圈”,我也充满好奇的看过。隐隐的,这个名字已经渐渐变成全民可以吐槽的代名词。可是想想,大家那么“讨厌”她,可是大家知道她是谁呢?了解她吗?知道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吗?

 

后来看到袁姗姗TED演讲,才发现这也是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想法,被骂会疼会难过的活生生的人。毫无疑问袁姗姗至少是勇敢的,勇敢得面对来自庞大网络,几亿受众的吐槽和消费。

 

在表演和接受中生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嘲讽与羞辱中活出自己的样子。

 

现在我意识到,对于袁姗姗这个人我不了解,或许我确实不喜欢她的演技形象,但我开始学会沉默。

 

我们能做的也许并不多,但是拒绝传播,选择沉默,也许就能从一点一滴开始让事情变得更加简单。真正的暴力,并不是参与施暴,而是围观施暴时的加油呐喊。

 

手机、社交网络已经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秘密和隐私,也许这个秘密不是一段视频,而是一句不和谐的言论,一张不合时宜的照片,或者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一旦有一天,当这些隐私被不慎曝光,当开始被搜索,被人肉,被调侃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将无从幸免。也包括参与围观狂欢的我们。

 

同样,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撼动全球的白宫性丑闻事件女主角,当年克林顿的一段艳史现如今已吸引不了多少目光了,但是有谁想过这桩丑闻背后的女主角是否从过去走出来。“that women”那个女人——莫妮卡 · 莱温斯基也做了一场名叫“羞辱的代价”的演讲。点击视频即可观看。

 

以下节选一些视频中的内容

 

残忍对待他人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互联网上,技术让羞辱变本加厉、失控,并且会永久存在。过去,丑闻最多在家庭、村庄、学校或社区里传播,但是现在也在网络社区流传。数百万的网民,经常匿名地恶语相向。被公开羞辱对个人而言代价很大,而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这种代价。

 

近 20 年来,我们慢慢地在文化的土壤中播下耻辱和公开羞辱的种子,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八卦网站、狗仔队、真人秀节目、政治、新闻报道,有时甚至是黑客,都在贩卖屈辱。冷酷、放纵的网络环境助长了网络煽动、侵犯个人隐私和网络欺凌。这种转变形成了一种尼古拉斯 · 米尔斯教授所说的羞辱文化。

 

当公开羞辱变成商品,当耻辱变成一种产业,一个市场横空出世。它靠什么赚钱呢?点击。耻辱越多,点击越多;点击越多,广告收入就越多。我们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我们对这类八卦点击得越多,就会对故事背后的当事人越麻木;我们越麻木,就越会去点击。总是有人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每一次点击,我们都是在做出选择。我们文化中充斥的公开耻辱越多,它就越容易被接受,我们就会看到越多的网络欺凌、网络煽动、黑客入侵和线上骚扰。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核心都是羞辱。这种行为成为我们所创造的一种文化病症。想想吧!

 

行为的改变从转变信念开始。公开羞辱这种血腥的运动应该终止,是时候对互联网和我们的文化采取干预行动了。转变可以从简单的事开始。我们需要回归一种本存的价值,也就是同情心和同理心。互联网正经历着同情心匮乏和同理心危机。

 

即使只有一个人的同情也会产生改变。社会心理学家谢尔盖 · 莫斯科维奇提出了 " 小众影响力理论 "。他说,哪怕是小众人群,只要能坚持下去,也能做出改变。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可以成为榜样,培养小众影响力。成为榜样意味着不再袖手旁观,而是发表积极评论或是举报欺凌现象。

 

相信我,富有同情心的评论能够削弱负面影响。我们还可以通过支持处理这类问题的组织机构来对抗这种羞辱文化。

 

同情自己。我们都值得同情,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应该生活在一个更富有同情心的世界。

 

本文为糖心理编辑

部分转载自杜绍斐(shaofeidu)

“关于优衣库事件,愿你们不要再给他人制造额外的苦难”

(完)

相关阅读

{{ post.traffic }} {{ post.title }}

{{ post.title }}

{{ post.user.nickname }} | {{ post.createdDate }}

{{ post.summ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