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 文章详情

暴虐龙的杀戮:始于无爱的饲养


2015-07-16 王晓艳 其他

暴虐龙的杀戮:始于无爱的饲养

最近去看了热映中的《侏罗纪世界》,距离看《侏罗纪公园》应该已经有很多很多很多年了吧!

背景设在“侏罗纪公园”故事发生的所在地纳布拉尔岛,时间推移到22年以后(也是两部电影的实际上映相隔年份)。此时的纳布拉尔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恐龙主题的公园和度假胜地,故事的两个小主人公扎克和格雷兄弟的姨妈克莱尔负责公园的运营。为了满足游客不断求新猎奇的心理,以及投资人对持续增长的利润的追求,研究团队不再满足单纯地复制恐龙,而是尝试着制造出原本并不存在的物种。于是,暴虐龙登上舞台。

暴虐龙是一头有着霸王龙、迅猛龙、树蛙、蜥蜴、蛇、变色龙、乌贼,以及至少是有一些灵长类基因(否则怎么会那么狡诈)的杂交龙。

但暴虐龙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一场血雨腥风。

 

无爱的饲养

首先,它的出生,是利益的产物,而不是爱的产物。在投资方眼里,它只是一个用来赚钱的工具;在饲养它的人眼里,它只是一个能活动的物件。而对待它的方式,甚至连基本的情感连接都没有,只是每天用冷冰冰的滑轮,吊上一大块动物的尸体,扔到它的嘴里。

与之相对比的,是在公园外围的训练基地里,退伍军人欧文与迅猛龙的相处。他给它们起名字,他以充满爱的目光看着它们,他和它们之间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感,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它们进行训练和控制它们的攻击性。

在精神分析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中,除了创始人弗洛伊德最初提出了类似于“有奶便是娘”的理论以外,之后大把大把的精神分析师都谈到诸如“原初母爱贯注”对于孩子人格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

最近发生了毕节的四个兄妹服农药自杀的事件,他们不是死于贫穷,因为父亲和大儿子一直领低保,四个孩子死时,家里还有约玉米1000斤、腊肉50斤,存折里还有3000多元。他们是死于家庭暴力和没有情感回应的养育中,对生的绝望。

不仅仅是人,对于动物来说,也并不只是吃饱了就可以的。在哈利·哈洛著名的恒河猴实验中,我们看到,相比于用铁丝网编织而成的“猴妈妈”,小猴子们更喜欢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即便有的小猴子不得不到“铁丝网妈妈”那里去喝奶,但喝完以后,又会立即回到“绒布妈妈”那里。也就是说是否能够满足幼猴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并不是它们依恋母猴的主要因素,它们更需要的是“妈妈”的触摸、抚慰与温暖,也就是一种有着爱与情感连接的养育。

而这种养育,毫无疑问是暴虐龙所缺乏的。没有被共情性对待的它,又怎知如何去共情性地对待他人,因为在它的关系里,只有冷漠的“吃”与“被吃”。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暴虐龙与其他物种,不管是同类还是异类的相处中,缺乏基本的温情脉脉,而仅有血淋淋的厮杀了(想象一下,连自己的同胞都能吃掉)。

 

孤独的怪物

如果说其他的恐龙在被制造之初,就已经存在自己在这个食物链中固有的位置,以及在与同伴的相处中,慢慢地找到自己在这个种群中的位置的话。那暴虐龙的“混血儿”身份,则在一开始就让它陷入了一种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

“我”不成其为我,如果没有一个“你”来指认的话。

可是,有谁能够指认这头孤独的龙呢?在训练基地的那四头迅猛龙,至少它们彼此之间可以指认,可是这头龙,连把唯一能够指认它的兄弟(姐妹)都给吃了。

“孩子在妈妈的眼睛里看到自己”。如果说这些恐龙是“孩子”,而驯兽员是“妈妈”的话。那么,这四头迅猛龙在自己的“妈妈”欧文眼睛里面看到的,是对于它们作为一个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尊重与信任。以及,作为兄弟姐妹之间的既有竞争、又有协作的,在彼此的独立与依赖之间的平衡与调和。以及,在对活蹦乱跳的小猪的追杀中,同时也作为“父亲”的欧文,在对它们的奖与罚中,让它们学习什么是被允许的,而什么,又是被禁止的。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和暴虐龙的成长无关。按照欧文的说法:你们创造了它,把它关在笼子里养大,没有同伴,只有一台冰冷的机器。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这就是暴虐龙,一头孤零零的怪物:没有他人的镜映,搞不清楚自己是啥;没有抚育,不知道除了吃喝拉撒以外,还有爱与温暖;没有玩伴,不知道别人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别人的影响;没有奖惩,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这样一头有着超乎寻常智力、又有着异乎寻常体力的暴虐龙,凭借它的智慧逃出禁锢它的牢笼之后,会大开杀戒了。

 

无情的杀戮

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人类的动物性原始本能;科胡特则认为,攻击是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镜映后,自体瓦解的副产品;而在温尼科特的字典里,“攻击性”则等同于“活力”和“动力”,在“足够好”的养育环境中得到整合,而如果环境不够好,则以破坏的、反社会的方式呈现。

毫无疑问,以它的基因而言,暴虐龙天生的“攻击力”就是极强的,偏偏养育的环境又不够好,基本上就是一个无爱、无回应之地的绝境。所以最终,它内在的这股巨大的能量,就只能以极为粗糙、野蛮而血腥的方式呈现出来了。

相较之下,那四头迅猛龙,虽然也有着天生的杀戮本性,但是在欧文的驯养下,情感的力量还是战胜了动物性的本能。虽然和暴虐龙有着相似的基因,但是最终并没有听命于它去攻击欧文,而是保护欧文,并与暴虐龙搏杀。

而暴虐龙的杀而不食,我们又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对世界的探索”。

孩子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嘴巴是其与世界建立连接的第一个途径,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口欲期”。最常见的是,不管抓到什么东西,孩子都会放到嘴里面去咬一咬,TA不是真的要吃,而只是通过嘴巴来接触和探索外面的世界。等到再大点,能爬能走了,TA可能会撕书、扔东西,这是TA了解事物的方式,也是在尝试着释放TA内在的动能,我们亦可称之为攻击性,看看自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并且在被父母或是肯定,或是喝斥的过程中,探索着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探索着自我与他人的边界。

这些事情,放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身上,没有什么伤害性。但如果是一头力大无比的恐龙,那就是个大问题了。

就像前文所说,暴虐龙在成长的过程中,该经历的抚育过程都没有经历,我们知道,“欠下的,总是要还的”。只是等到无人能敌时再来补偿缺失,那它探索的结果,就是“尸横遍野”了。

最终,还是22年前《侏罗纪公园》里的霸王龙重出江湖,在迅猛龙的帮助下,将暴虐龙击败,又随之被沧龙拖入水中,生死未卜!

 

《侏罗纪世界》的故事结束了,但无爱的养育下,现实生活里不见血的杀戮还远未结束,也不会结束……

(完)

相关阅读

{{ post.traffic }} {{ post.title }}

{{ post.title }}

{{ post.user.nickname }} | {{ post.createdDate }}

{{ post.summ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