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rse.title }}
{{ moment(course.actStart).format('YYYY年MM月DD日 HH:mm') }}
{{ course.city }} {{ course.address }} 在线活动
(以上会员价格为转发价,需转发文案到朋友圈,并对所有人开放,不转发补100元红包给客服)
【温馨提示】
视频下架时间:2026年11月29日晚18点。
弗洛伊德、克莱因、温尼科特、比昂、拉康......这些是在精神分析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有时候也像是一个个符号,似乎离我们很遥远。
为了让中国的学员可以“接触”到更深刻、真实的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们,我们从世界各地找来可能是最懂他们的学者:
-
被誉为“当代的弗洛伊德”——Harold P. Blum
-
克莱因研究国际知名学者——Michael Rustin与Margaret Rustin夫妇
-
温尼科特新全集(全12册)主编——Lesley Caldwell
-
《W.R.比昂全集》主编——Chris Mawson
-
带着比昂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而来——Joseph Aguayo,Meg Williams和Luiz Carlos Uchôa Junqueira Filho
-
精通英、法、德语,担任过伦敦弗洛伊德博物馆主席的著名拉康学者——Dany Nobus
这次,是神秘而又闪耀的——卡尔·荣格。
导师莫瑞·史丹(Murray Stein),依然是我们拼尽全力请来的,能把荣格讲到极致的老师。
01
众所周知,荣格在和弗洛伊德工作7年后决裂。他创立了与弗洛伊德理论有很大差异的理论体系。
荣格把人的心理现象区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他关于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的研究开创了人格的遗传进化研究的先河,几乎涵盖了人类所有的文化精神现象。
02
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学》中是这样描述荣格的:
“荣格把弗洛伊德所注重的个体心理扩展到种族心理,同时又把种族心理看成是代代相传的沉淀物,这就使深层心理获得了空间和时间上的两度开拓,从而保证了这种深层心理的社会历史价值。”
“如果说,弗洛伊德的学说挖开了人心中隐潜的‘自然’,从而与培根所说的定义呼应,那么,荣格显然大大推进了一步,把人心中的“自然”与天地间的永恒‘自然’合成一体。”
他毫不吝啬地说“荣格就是比弗洛伊德高明了一大截”。
03
很多人学心理学,不会选择最先从荣格开始。但最终的最终,你总会踏上去探索荣格这座“宝藏”的旅途。
2016年,莫瑞·史丹在中国台湾开了一个为期1天的工作坊,讲荣格与炼金术的相遇。他简单介绍荣格早年生活时,提到大学时期的荣格就发现自己兴趣的结合点:一边是科学的、研究的实证的,另一边是灵性的,而非身体的。
工作坊现场资料
荣格对于超自然现象有浓厚兴趣,而这些正好又处于科学的边缘,但他觉得科学有局限性,他可以运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宗教、灵性、玄学和神秘学。
20世纪20年代,为了证明自己的设想,荣格到世界各地进行广泛的游历考察,并到许多原始部落进行比较研究。
20世纪30年代以后,他写了大量关于人的本性、原型、象征、神话、炼金术、宗教、人生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形成了他的理论体系,并正式命名为“分析心理学”体系。
04
如果你从未接触过荣格,这门课可以帮你完成“分析心理学”的启蒙和入门,你可以花最短的时间,系统学到荣格的理论,导师会为你剖析每一个精髓。
如果你对荣格已经有了研究和思考,这门课可以起到帮你“打通任督二脉”的作用,全方位视角让你融汇贯通。
课程中设有8次答疑,每次1个小时,你可以直接向可能是当今在世最懂荣格的人,提出你的疑问或见解,并得到反馈。
05
【授课导师】Murry Stein
-
神学、宗教与心理学训练背景
对良知、个体化等议题感兴趣
-
近50年前就接受并获得了荣格分析师认证
莫瑞·史丹,1943年出生于加拿大,现居住于瑞士。他在耶鲁大学获得神学硕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宗教与心理研究博士学位。他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往苏黎世荣格学院,接受荣格分析师的训练并获得认证。
1976年-2003年,他在伊利诺斯州私人执业,同时担任芝加哥荣格学院的培训分析师;1980年-1985年,担任芝加哥荣格学院的董事及校长,他同时也是芝加哥荣格分析师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
2001年-2004年间
莫瑞出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
-
2003年后前往苏黎世
创办国际分析心理学学校(ISAPAurich)
由于莫瑞·史丹在芝加哥的杰出贡献,Tom Kirsch(曾担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18年之久)在1989年邀请莫瑞加入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行政委员会,1989年-1995年间担任IAAP名誉秘书。
也因此,在2001年-2004年间,莫瑞出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
2003年后,他搬到瑞士,在苏黎世创办了国际分析心理学学校(ISAPAurich),2008年-2012年期间担任该学校校长,也兼任分析训练师和督导师。
-
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
-
77岁高龄仍在苏黎世工作
台湾出版著作:《荣格的心灵地图》(Jung’s Map of the Soul);《中年之旅:自性的转机》(In Midlife);《转化之旅:自性的追寻》(Transformation);《英雄之旅:个体化原则概论》(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tion);《灵性之旅:追寻失落的灵魂》(Minding the Self: Jungian Meditations on Contemporary Spirituality)。
大陆出版著作:《日性良知和月性良知》(Solar Conscience Lunar Conscience)。
目前,77岁高龄的莫瑞,仍然在苏黎世工作。
06
本课程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分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适合初学者及已经对该领域有所了解的进阶学员。
我们将比较和对比荣格派的思想、实践与精神分析其他流派的工作。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员熟悉荣格思想和实践的基本观点,并向大家介绍该领域的大量文献,以供学员进一步研究。
课程目的:
介绍荣格的思想,并将其作品置于精神分析的传统中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员能够阅读和讨论荣格理论贡献的一些具体领域;
2.让学员对这些理论所依赖的概念框架有一个批判性的理解;
3.学习理论对实践和技术的影响;
4.将荣格及其后继者的著作与其他精神分析思想家的著作做对比分析。
参考书:
1.《荣格全集》
2.《荣格心理分析》,莫瑞·史丹编辑
课程为录播形式,其中40讲授课,每讲约为30分钟;8讲答疑,每讲约为60分钟。共计48讲。
中英文字幕,2020年11月16日起,每周一晚上18:00更新。 |
|
第一模块 荣格生平与著作——总述
|
第1讲 早年生活(1875-1990)
a. 第1讲将聚焦于荣格的家庭和文化背景,以及后来塑造他思想的一些影响 b. 阅读《荣格自传》,第1-3章 |
第2讲 在布尔克赫尔茨利岭的苏黎世大学精神病院(Burghölzli Klinik)的教育和研究(1900-1908)
a. 第2讲将讨论荣格在精神病学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以及他的语词联想实验研究项目 b. 阅读《荣格自传》,第4章
|
|
第3讲 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1908-1913)
a. 第3讲将探讨弗洛伊德对荣格的影响,以及荣格与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差异 b. 阅读《荣格自传》,第5章 |
|
第4讲 红书(1913-1930)
a. 第4讲将考虑荣格写著《红书》经历,对他个人、专业和理论发展的根本意义 b. 阅读《荣格自传》,第6章
|
|
第5讲 荣格的后期思想(1930-1961)
a. 第5讲将对荣格后期的工作——炼金术、宗教和文化等做一个概述,并为后续模块的学习做好准备 b. 阅读《荣格自传》,第7章
|
|
第6讲 录播答疑一 | |
第二模块 荣格的主要概念和理论(上篇) |
第7讲 词汇联想实验
a. 第6讲将讨论荣格第一次尝试将人类心理的部分理论化。我们会学习到荣格在 Burghölzli Klinik 与病人和同事进行的早期研究 b. 阅读:C.A. Meier, “The Association Experiment as Developed by C.G. Jung,” Chapter IV in The Psychology of C.G. Jung, Volume 1 |
第8讲 情结理论
a. 荣格以“情结”一词来描述个人无意识而闻名。第7讲我们将阐述他的情结理论 b. 阅读:《情结理论回顾》A Review of the Complex Theory,收录于《荣格全集》第8卷
|
|
第9讲 无意识,个人和集体
a. 荣格对个人和集体无意识的区分是他心理学理论的基础。第8讲将集中讨论这个理论的起源 b. 阅读:《分析心理学的两篇论文》Two Essays in Analytical Psychology,《荣格全集》第7卷 |
|
第10讲 原型理论
a. 情结占据着个人的无意识,而原型则居于集体无意识之中。第9讲将讨论荣格的原型理论,讨论这些原型出现在人类心智和行为中的模式 b. 阅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Archetypes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收录于《荣格全集》第9/i卷 |
|
第11讲 人格面具与和阴影
a. 第10讲将讨论被荣格称为“人格面具”和“阴影”的一对互补的心理结构 b. 阅读:Murray Stein 著,《心灵地图》之人格面具(Map of the Soul - Persona: Our Many Faces),《心灵地图》之阴影(Map of the Soul - Shadow: Our Hidden Self) |
|
第12讲 录播答疑二 | |
第三模块 荣格的主要概念和理论(下篇) |
第13讲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a. 第11讲将探讨荣格对心灵、灵魂和精神的更深层次的探索 b. 阅读:Murray Stein 著,《荣格心灵地图》第6章 |
第14讲 自我与自性
a. 自我和自性的区别在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中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常常因为这两个词在语言学上的共同用法而感到困惑。第12讲将展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和联系 b. 阅读:Murray Stein 著,《荣格心灵地图》第7章 |
|
第15讲 心理能量
a. 荣格将精神分析术语“力比多”重新定义为“兴趣”,第13讲将讨论荣格的观点:心理能量在心灵中是如何分布的 b. 阅读:Murray Stein 著,《荣格心灵地图》第3章 |
|
第16讲 共时性
a. 第14讲将讨论荣格的“意味深长的巧合”这个概念,以及它是如何与意义的问题相联系的 b. 阅读:Murray Stein 著,《荣格心灵地图》第9章 |
|
第17讲 个性化
a. 第15讲将描述荣格关于整个生命周期心理和精神发展理论的基本特点 b. 阅读:Murray Stein 著,《荣格心灵地图》第8章 |
|
第18讲 录播答疑三 | |
第四模块 分析心理学基本原理 |
第19讲 人格的复杂性
a. 第16讲将包括诸如解离,三个意识的中心,以及个人和集体的占有状态等主题
b. 阅读:《心理的性质》On the Nature of the Psyche,收录于《荣格全集》,第8卷 |
第20讲 补偿作用
a. 第17讲将讨论一种补偿作用,即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基本关系。这个概念是荣格派释梦的核心 b. 阅读:《心理能量》On Psychic Energy,收录于《荣格全集》,第8卷 |
|
第21讲 本能与原型
a. 第18讲将本讲座将讨论物质(本能之家)与精神(原型之家)的关系 b. 阅读:Murray Stein 著,《荣格心灵地图》第4章 |
|
第22讲 无意识的前瞻性导向
a. 第19讲座将讨论无意识对人格发展(即自性化)的基本导向 b. 阅读:《心理能量》On Psychic Energy,收录于《荣格全集》,第8卷 |
|
第23讲 意识与无意识的整合
a. 第20讲将讨论心理整体性这一主题,这是长期以来自我意识与无意识整合工作的结果 b. 阅读:《心理的超越功能》The Transcendent Function,收录于《荣格全集》,第8卷 |
|
第24讲 录播答疑四 | |
第五模块 象征性的心灵 |
第25讲 符号与象征
a. 第21讲将解释区分符号和象征的重要性,这对解析梦境和愿景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b. 阅读:Murray Stein,《论心理学的解译》On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收录于《著作集》第2章 |
第26讲 神话与投射
a. 第22讲将解释荣格对各民族神话的解释,将其作为心理学的资源 b. 阅读:冯·法兰兹《投射和再摄入》Projection and Re-Collection |
|
第27讲 共性的童话主题
a. 第23讲将讨论童话主题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领域的关系 b. 阅读:冯·法兰兹《童话导读》Introduction to Fairytales |
|
第28讲 宗教与民俗
a. 第24讲将把宗教经验与心理学和心理治疗联系起来 b. 阅读:《心理学与宗教》Psychology and Religion,收录于《荣格全集》,第11卷 |
|
第29讲 客观意义与共时性
a. 第25讲将阐述巧合与客观意义的关系 b. 阅读:《共时性:非因果性联系》Synchronicity: An Acausal Connecting Principle,收录于《荣格全集》,第8卷 |
|
第30讲 录播答疑五 | |
第六模块 荣格精神分析的五大支柱 |
第31讲 自性化原则
a. 第26讲将根据分析心理学的原理对发展理论进行简要的总结,并讨论其对分析治疗的重要意义 b. 阅读:Murray Stein《自性化原则》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tion(台版:《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 |
第32讲 移情
a. 第27讲将解释精神分析治疗中的移情现象及其与治疗的关系
b. 阅读:《移情心理学》On the Psychology of Transference,收录于《荣格全集》,第16卷 |
|
第33讲 反移情
a. 第28讲将描述各种各样的反移情态度和反应,以及它们如何在分析治疗中发挥作用 b. 阅读:D. Sedgwick, 《受伤的治疗者》The Wounded Healer |
|
第34讲 释梦
a. 第29讲将介绍荣格释梦方法在分析情境下的基本特征 b. 阅读:《梦心理学的基本层面》General Aspects of Dream Psychology,收录于《荣格全集》,第8卷 |
|
第35讲 活跃的想象力
a. 第30讲将阐明运用想象力进行分析和自性化过程 b. 阅读:《自性化进程的研究》A Study in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tion,收录于《荣格全集》,第9/i卷 |
|
第36讲 录播答疑六 | |
第七模块 分析过程 |
第37讲 完整的容器(The Vas Bene Clausam)
a. 第31讲将聚焦于容纳和可靠保密对分析治疗的重要性 b. 阅读:《从框架到支架再到容器》,收录于《荣格心理分析》A. Cwik,“From Frame through Holding to Container,” in M. Stein (ed.) Jungian Psychoanalysis |
第38讲 梦的系列
a. 第32讲将讨论系列梦境对释梦的重要性 b. 阅读:《心理学与炼金术》Psychology and Alchemy,收录于《荣格全集》,第12卷 |
|
第39讲 倾诉和阐释
a. 第33讲将介绍分析过程的两个“阶段” b. 阅读:《现代心理治疗的问题》Problems of Modern Psychotherapy,收录于《荣格全集》,第16卷 |
|
第40讲 教育
a. 第34讲将讨论分析过程中教育的特点
b. 阅读:《现代心理治疗的问题》Problems of Modern Psychotherapy,收录于《荣格全集》,第16卷 |
|
第41讲 转变
a. 第35讲将深入讨论分析治疗的动力 b. 阅读:《现代心理治疗的问题》Problems of Modern Psychotherapy,收录于《荣格全集》,第16卷 |
|
第42讲 录播答疑七 | |
第八模块 心理学与文化 |
第43讲 文化无意识
a. 第36讲将重点介绍文化背景和历史在心理态度结构中的重要性 b. 阅读:《分析中的文化情结》,收录于《荣格心理分析》T. Singer, “Cultural Complexes in Analysis,” in M. Stein (ed.) Jungian Psychoanalysis |
第44讲 宗教与文化
a. 第37讲将阐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介绍宗教作为文化身份的中心和导向特征 b. 阅读:《答约伯》Answer to Job,收录于《荣格全集》,第11卷 |
|
第45讲 东方与西方
a. 第38讲将讨论荣格的著作,东方哲学和宗教,以及东西方心理学的重要区别 b. 阅读:《序“易经”》 Foreword to the I Ching,收录于《荣格全集》,第11卷 |
|
第46讲 文化的自性化
a. 第39讲将沿着自性化过程的理论来讨论文化的发展问题 b. 阅读:Murray Stein 著《论美洲的自性化政治》On the Politics of Individuation in the Americas,收录于《文化情结》The Cultural Complex |
|
第47讲 人性的未来
a. 第40讲将推测未来意识,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
|
第48讲 录播答疑八 |
【课程相关】
1、2020年11月16日起,每周一晚18:00更新一讲。
2、课程为视频录制,中英文字幕;其中40讲授课,每讲约30分钟;8讲答疑,每讲60约分钟。总共48讲。
3、课程更新后,在课程期限内,学员可以随时回看;在课程结束后6个月内,可以收看课程全程回放视频。
4、课程结束后,可申请Murray Stein签名的电子版培训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