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 course.title }}

{{ moment(course.actStart).format('YYYY年MM月DD日 HH:mm') }}

{{ course.city }} {{ course.address }} 在线活动

 

他今年85岁了

被誉为“当代的弗洛伊德”

“行走的精神分析文献馆”

 

有人在推荐他时,曾说,当人们有任何疑问时,不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任何疑问,都可以去问他。

1987年BBC拍摄《弗洛伊德传》,邀请他对此做评述。

某种程度上说,他是这个时代里,精神分析的一种标杆。

 

 

 

国际公认的、真正的弗洛伊德学者

发表182篇研究论文,出版10本书籍

在国际精神分析思想中享誉极高的威望

 

他的著作包括《精神分析技术探索:论治疗理论》(1980)《防御与阻抗:历史观点与当代概念》(1985);《女性心理学:当代精神分析观点》(1977);《无意识幻想、神话和现实》、《纪念雅各布•阿罗随笔》(1988);《精神分析核心》(1989);《精神分析中的重构:再访童年期与再创造》(1994);《精神分析与艺术:亲子关系的艺术再现》(2003);《表情语言》 (2005);《精神分析和艺术中的身体意象》(2007);《未破碎的灵魂》(2008);

 

 

 

他的一生,获精神分析国际大奖

他对精神分析的贡献,是世界级的

 

1996年,美国精神分析协会“海因兹•哈特曼奖”

1992年,玛丽•西格妮奖(任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执行主席期间)   

1990年,玛丽•西格妮第一届精神分析奖

1976年,玛格丽特•马勒奖(第一届)

1964年,纽约精神分析协会“桑德罗兰德奖”

 

其中,西格妮奖是目前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奖,它“是一项非凡的荣誉,是推动精神分析作为科学学科和临床治疗的灵感和动力。”

 

 

 

这个课是考古,把藏品拿出来,把上面的尘土都扫掉,去看他真正的面貌是什么样子当文物最初出现时,它的纹路是怎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是怎样演变成如今的样子。放大、细微地去研读,细微之处见真知。

 

 

 

他是世界级精神分析大师

这次我们邀请你,和他一起考古

带你研习弗洛伊德经典文献与案例18讲

 

本次系列课程共18讲,从2018年10月开始,Harold教授将带领大家,阅读经典,从源头了解精神分析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将逐步学习弗洛伊德的案例:朵拉,小汉斯,狼人,鼠人,以及基本理论:关系中的幻想及付诸行动,梦的解析,抑制、症状与焦虑,精神分析中的重构与再整合等内容。

 

学习目标:跟弗洛伊德档案馆名誉执行董事,全息审视精神分析百年发展;深度研习弗洛伊德经典案例报告,从社会背景、内心冲突和文化象征三个维度,追本溯源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从梦、关系、防御机制、依恋和神经症的不同角度,理解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脉络,指导对临床案例的理解。

 

 

【课程内容】

第一模块:走进弗洛伊德经典案例

 

第一模块围绕弗洛伊德的四大经典案例。每个案例都是典型的疾病,四个案例,8节课,理解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癔症、恐惧症、强迫症。以“朵拉案例”为例,导师Harold将重点分析其中两个梦,帮助大家理解分析工作中社会文化维度的重要性。以案例为范本,讲解跟心理治疗有关的理论、概念。

 

第1、2讲,《朵拉》——梦和歇斯底里(1905 ,Fragment of an Analysis of a Case of Hysteria)

案例内容:朵拉父亲发现朵拉一封关于自杀的书信,才将18岁的朵拉送到弗洛伊德处接受治疗的。在这之前,朵拉8岁时就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14岁时出现偏头痛和神经质咳嗽。治疗过程中,弗洛伊德凭借自己关于性压抑导致癔症的理论,认为朵拉其实是对K先生有隐藏的爱恋,她出现神经质咳嗽的那年也正是K先生在湖边向她求爱的那年。弗洛伊德以自己的俄狄浦斯核心理论为基础,认为朵拉的这种爱恋是对父亲爱的一种转移。在他的后记中也提到朵拉在分析中对他也产生了移情,“但是当第一个梦来临,她在其中给了自己一个警告,她最好离开治疗,就像她先前离开K先生的房子一样”。

  • 朵拉的病史与症状

从躯体化说起——呼吸困难,偏头痛、神经性咳嗽的潜意识隐喻

  • 朵拉的两个梦

离开K先生还是离开治疗师?——通过梦境解读移情

  • 治疗朵拉:分析工作的社会、文化维度的重要性

癔症与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境况——对弗洛伊德反移情阻抗的重新评价

 

第3、4讲,《小汉斯》——一个五岁男孩的恐惧症分析(1909 ,Analysis of a Phobia in a Five-Year-Old Boy  )

案例内容:小汉斯在四岁九个月时突然出现了害怕街上的马会咬他并拒绝出门的症状,父亲于是求教于弗洛伊德关于小汉斯惧马症的问题。随著案例的进展,害怕被马咬的理由后来发展为,害怕装满货物的马车准备离开时,以及怕马儿在马车转弯的时候会摔倒,马儿会四脚朝天乱踢、厮鸣,最后汉斯将之与自己被迫停止游戏而去解便时会用脚踢出声响以及冲厕所的水所发出的噪音做连结。弗洛伊德因此几乎确定小汉斯的问题与目睹父母性交的原初场景(Primal scene)以及汉斯对于性交、怀孕(载重物的马车)生子的好奇以及幻想有关。

  • 病史、恐惧症与儿童分析

对于性交以及生小孩的想像——儿童性心理发展与儿童分析

  • 创伤,虐待儿童,父母冲突以及俄狄浦斯期的母子关系

父子关系与恐惧症——阉割焦虑与死本能

  • 一个世纪后的当代精神分析观点:正性俄狄浦斯情结

母子关系与性诱惑——俄狄浦斯情结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发展

 

第5、6讲,《狼人》——关于一例强迫性神经症的说明

(1909,otes upon a Case of Obsessional Neurosis)

案例内容:1907年十月一日,一位二十九岁、精明敏锐的男性律师走入弗洛伊德的诊疗室,他的名字是恩斯特.蓝泽。他自童年起即受到严重程度不一的强迫症状困扰,包括幻想他的父亲及所爱的女人将被老鼠从肛门钻入,以及怀着杀死别人或想用剃刀割喉自杀的冲动。长大后,他依然深受强迫性的执念所困扰,而这些执念却往往指向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当类似的思想侵袭他,他便会求助于强迫性的行为来缓解。弗洛伊德获取到这些主要的材料,通过每周六次会谈,花了11个月。 

  • 强迫症症状及其特征

对抗性与攻击性两种驱力的拉扯——强迫症的精神动力学

  • 幼儿期性欲

老鼠的阴茎隐喻——肛门期性欲与青春期冲动控制

  • 父子关系

对父亲敌意的抑制——再谈俄狄浦斯情结

  • 强迫心理同现实、迷信与死亡的关系

 

第7、8讲,《狼人》——从婴儿神经症的历史讲起

(1918, 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 )

案例内容:病人在四岁至十岁的时候患有严重的以动物恐惧症为形式的强迫性歇斯底里,主要表现为对黄色条纹燕尾蝶无端的恐惧,对马匹被鞭打的恐惧和变态的喜爱,对毛虫无情的虐杀。同时,病人表现出对宗教的依赖与矛盾的对神的亵渎。本案例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病人童年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梦:在一个晚上,病人躺在床上,突然窗户自己开了,窗前的一棵树上坐着几只狼,它们聚精会神地凝视着病人,耳朵尖竖。病人感受到极大的恐惧——害怕被狼群吞噬的恐惧。

弗洛伊德将这个梦与病人一岁半时的原初场景——看到父母性交以一种暴露生殖器官的体位性交的场景联系起来,并且阐述了在病人四岁之后,是如何将一些与原初场景关联的事件潜移默化地投射到自己的自己的潜意识中,并形成对动物的畏惧。一切源自于他想与父亲性交的欲望,而这种欲望被他自己强烈的男性特质压制,从而以一种病态的形式表现出来。

  • 一个著名的梦和原初场景

精神分析史上最著名的梦之一——狼群恐惧与原初场景的投射

  • 婴儿神经症vs.边缘状态

恐惧、虐待与兴奋——婴儿神经症vs.边缘状态

  • 分离-个体化,自恋障碍,退行

 

 

第二模块:追寻精神分析核心理论

这一模块,探讨精神分析核心理论:梦、焦虑、依恋、重构与整合。从源头讲解幻想、想象、现实、与付诸实践这些理解临床材料的重要维度。

 

精确理解梦的解析:讲解弗洛伊德理论,及其对后来人的影响。

理解焦虑的普遍性:焦虑如何成为症状,如何治疗焦虑。

理解依恋与分离个体化的关系:按照心理发展阶段,依恋理论基于前俄狄浦斯期,即0-3岁这个阶段。从个体发展过程及每一阶段的内心冲突来理解依恋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心理治疗实践。

重构与整合与创伤有关:这是大家关注度非常高的内容。

 

这些精神动力取向咨询师常用的理论,本课程从创立之初到当代发展的发展都会细细道来。

 

第9讲,关系中的幻想,付诸行动

  • 意识与潜意识幻想

  • 区分幻想与现实

  • 付诸行动的含义

  • 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的付诸行动

 

第10~12讲,《梦的解析》(1899,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 如何理解梦

  • 梦的功能和含义

  • 白日梦与夜间梦

  • 梦与自我分析

 

第13~15讲,抑制,症状与焦虑(1926 Inhibitions, Symptoms and Anxiety)

  • 症状的精神动力学含义

  • 驱力、压抑与冲突

  • 焦虑的意义

 

第16讲,依恋和分离-个体化的前俄狄浦斯期解释

  • 早期儿童性心理发展

  • 比较鲍比与玛勒关于早期发展的理论

  • 发展的挑战与内心冲突

 

第17讲,论重构与再整合

  • 移情与重构

  • 重构的必要性

  • 重构与早期创伤

  • 过去与现在的整合

 

第18讲,与学员商议决定

注:第17堂课向学员征集第18堂课的讲解内容,所以第18堂待定。暂不宣布会向学员征集讲课主题。

 

 

 

【导师与翻译】

Harold P. Blum, M.D.

 

他有一份很长的人生履历

是他对精神分析一生的交代

 

医学博士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名誉执行董事
精神分析研究与发展基金会主席

曾任《美国精神分析协会杂志》主编
曾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副主席

 

  • 时任精神分析杂志主编、副主编

《美国精神分析杂志》主编(1973-1983)

《国际心理咨询杂志》顾问副主编(1995-2001)

《美国精神分析杂志》出版咨询委员会主席     1993-1996

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精神分析术语和概念词汇表编委会

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精神分析的主要概念编委会

《性别与心理分析》顾问副主编      

 

  • 精神分析文献馆、档案馆主席

  • 精神分析基金会董事、主席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执行主席(1986-2014)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荣誉·执行主席

国会图书馆弗洛伊德展览馆高级顾问(1994-2001)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档案与历史委员会主席(1994-1997)

精神分析研究与发展基金会主席(2007至今)

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研究基金会董事(1994-1996)

玛格丽特马勒基金会董事

 

  • 精神分析相关任职经历

他加入国际心理分析协会、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纽约精神分析协会、长岛精神分析学会(主席,1969)、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纽约州立医学会等诸多组织。

被美国精神医学协会授予“杰出会员”

纽约大学医学院临床精神病学教授

纽约大学神分析研究所培训分析师、督导

美国精神分析学院院士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副主席(1993-1997)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翻译委员会主席(1997-2000)

长岛精神分析学会主席(1969-1970)

高级精神分析研究中心工作人员(1976-1996)

密歇根精神分析研究所访问教授(1988)

阿根廷精神分析协会访问教授(1981)

 

  • 精神分析会议主席、负责人

第34届IPA大会北美项目负责人(1985)

第37届IPA大会项目负责人(1991)

第33届和35届IPA大会预发表论文(1983、1987)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联合会议/会前小组主席

玛格丽特马勒研讨会:“分离个性化及临床问题”主席(1982)

玛格丽特马勒研讨会:“物体恒常性”   主席(1983)

玛格丽特马勒基金会和科德拉基金会举办的“情感调节”研讨会·主席(2000)

玛格丽特马勒基金会和帕多瓦大学举办的“分离个性化与依恋理论”研讨会 主席(2003)

IPA研讨会:“精神分析与艺术”主席(1997.4)

“精神分析与艺术”专题讨论会主席(2001、 2005、2008、2011)

彼得纽鲍尔大会主席(2014、2015)

 

 

翻译:武春艳

 

精神科医生,医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加拿大注册心理治疗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候选人。曾任《上海精神医学》(现更名为《General Psychiatry》)、《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中文版》编辑。

 

 

【课程阅读文献】

阅读材料以弗洛伊德文集为准,开课前会给大家布置每节课的预习任务哦。

 

 

【上课时间】

2018年10月开始,每周四晚上课。

11月4日之前,每周四20:30~22:20

11月4日之后,每周四21:30~23:20

 

 

【授课形式】

视频直播。学员可在课程结束后2个月内,收看课程全程回放视频。课程结束后,可申请含Harold P. Blum, M.D.签名的电子版培训证书。

 

观看直播